2006-02-15

禮拜組討論議題的看法

團契和一般社團的差別就在團契是由共同的信仰的人所組成的。現在的小組,在沒有朝的 G12小組教會發展的目之後,和一般的團契並沒什不一樣,只是不像松年兄弟青年少年等團契以年齡來分層。表面上說是社區小組,其實也沒打入社區,小組成員間的地緣關係也不深,其實只是另一個團契。由於現在小組現象也是台東教會自己產出來的,小會應該有責任輔導或整合所有的團契和小組成一體。所以我的看法是沒有小組或團契的問題,不是二選一或誰和誰合誰,只有小會的問題,這事需禱告,週三祈禱會最需要禱告的,是這些沒寫出來的事。

兩堂禮拜的問題也是一樣,教會增長了,分兩堂禮拜是合理的,但那應該是兩堂一樣模式的才合理。變成語言不一樣,禮拜型不一樣,跟開個新教會沒啥兩樣,但偏偏又不是,這才是奇怪的地方。

台語跟華語的問題跟禮拜型態的問題基本上是兩個問題。但是現在是掛勾在一起,造成問題有點複雜,顯出當初的決策就太草率,事後檢討力量也不足,所以這也是小會自己的問題。小會自己無法解決,把問題丟出來,算是有進步了,但要保護發言的會有不要成為砲灰或靶機才行,雖然教會是信仰的團體,但過往的例子讓我覺得雖然是站在信仰的觀點來說話,還是要有當烈士的心理準備。

現在年輕人台語不行,開個華語的禮拜,當然大部份的年輕人會選擇華語的禮拜。不過這樣好像不是個負責任的解決問題方式。應該要教會他們母語才對,不然百年後客語跟原住民語的教會是也該收起來了?若不是,就連那些少數族群都能堅持的東西,為什麼我們做不到。若真的要為那外籍配偶或不願到其他國語禮拜堂禮拜想來長老教會禮拜的人開設,也應該是以和原來禮拜差不多的型態,只是改用華語讓他們能聽的懂就可以了,而且這樣的話人數需求應該不會太多可以開上上午7點半或八點,讓主日禮物維持在10點,這樣才是比較好的做法。若說那些人需陪丈夫或看護或自本身想和大家一起在10點做禮拜,現在科技發達,可以和出國旅遊一樣,讓他們戴無線耳機,現場翻譯給他聽,我相信找的台語翻華語服務的同工不會比找輪值司機困難。

至於中型教會兩堂禮拜的問題,我比較偏向第二堂開在下午或晚上,讓當天由於要上課或有活動的人可以參加午場(或晚場)的禮拜(晚場其實比較恰當,有事的人很少只忙半天,不過也不一定啦)。現在的方式都在上午,只是有空的人自己選一堂參加,結果沒有解決太多問題,倒是增加了不少隔閡。

至於禮拜型態上,若是覺得有改進的地方,大可以提出來討論,從時間的控制,牧師講道的長短、內容;聖歌隊的位置、平安禮的時間…都可以討論,但直接以敬拜讚美來取代就值得商榷了。有關敬拜讚美的探討由於在音樂論壇中有詳細的討論(放在音樂論壇,太可惜了,這可不只是音樂的問題),我就不再贅述。做這樣大的轉變是否合適台東教會,其實一開始就要評估,試辦後也要儘速看情形檢討才對。經過那麼多年,現在檢討,很明顯的若說不好,會傷到那些這些年來一直配合教會的人,若不說話,又對不起信仰良心,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長老教會有它的歷史傳承,這種歷史傳承特別是在神學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礎,其從信仰發展出來的要義是可堪受公評、討論的,並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有相當的基礎。靈糧堂等許許多多的獨立教會等等,這些並不是屬於正統的教會,但卻是在華人社區,或在台灣是個有影響力的教會且都很興旺。一般稱為新興教派,或是新興教會。我不知道要怎樣定義現在的第二堂禮拜,明顯的,他無法取代原有的台東教會,因為老人家幾乎都在第一堂,中壯年一半一半,年輕人幾乎都過去了。在現在年輕人連信仰根基罷多不夠穩固,教會的延革也不清楚,由於開始就做成這樣的決議,沒有對照組我無法判斷他們是由於語言的因素還是禮拜的因訴才去第二堂做禮拜,但兩堂禮拜間的隔閡已經很明顯了。不思導正年輕人的信仰觀念,不教他們有更多學台語的空間,卻讓他們和年長人愈行愈遠,連禮拜型態都不同了,對長老教會的歷史和組織也不夠瞭解,再這樣放任下去,感覺上,這是在挖自己的根。

禮拜方式這方面的討論由於牽涉到信仰的辨證,需要一些信仰基礎,是不容易在教會會議室裡靠一堆人開會就能解決問題。黃長老只針對效能來討論是聰明的做法,不過治本的方法還是在小會本身。小會要有共識,教會才有未來。小會若自己每次都議而不決,教會就就是會變成現在這種鳥樣,問題是現在的小會員也更有所屬,要有共識恐怕也得加強溝通才行。個人認為對教會有負擔的話,所有小會員得多努力泡茶聊天,化解歧見,彼此達成共識才行。三年五年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要勤快的溝通才行。所以聘牧雖然我無從置喙,但我覺得能讓小會有共識,能有定見(沒定見的化大家又要觀望了)又善於溝通(能讓小會做成決議,又能讓所有會友能瞭解)的牧師是很重要的,其他我覺得重要的還有主日學(未來的希望)、文字事工(溝通的工具)、網路事工(各階層平時溝通的平台)等,不過現階段還是以能整合最重要。

講那麼多話一定會得罪許多人,因為沒人喜歡被批評或承認錯誤。拿我媽來說好了,她前天告訴我,她聽人家說小孩子只會講台語,在上幼稚園時會因為無法溝通產生學習障礙,所以她決定以後要跟文晴講國語。我當然是反對啦,我只聽過現在的小孩子有母語障礙的,可沒聽過有哪個會有國語障礙的問題,即使有,也可能只是剛開始的陣痛期,而且,那不會是孩子的錯。可是你猜我媽有聽進去嗎?沒有。他跟我翻臉,說我說話太大聲,而且跑去跟我爸告狀。我爸明知道我對,卻也只是奠奠 …好笑嗎?是不是跟教會有點像,當事人覺對是笑不出來的。不過好在是我媽,我在昨天就想說,我當時應該隨她去看她能撐到幾時,這樣雖然我不會跟我媽翻臉,但我就得忍受我媽用她的彆扭國語來教我的小孩,那不是很痛苦嗎。我現在忍一下,我媽明天應就會好了,希望教會也能夠這樣。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